七、西方文学的“悲剧美学、残缺美学”影响国家意识安全

七、西方文学的“悲剧美学、残缺美学”影响国家意识安全

分类: 杂谈 

标签: 空性

七、西方文学的“悲剧美学、残缺美学”影响国家意识安全

残缺美学、悲剧美学,这些源于欧美的审美取向,甚至可能引发重大的历史后果,比如,中国人甚至有理由认为:或许残缺美学、悲剧美学的这些审美意识,是导致欧洲至今四分五裂不能一统的原因。而中国人的审美意识,突破并远远超越了残缺美、悲剧美这一层次,因此大一统思维才能在中国根深蒂固。非常有趣的是,在传统乃至现代的中国社会,似乎不仅仅是秦始皇和历代帝王有一统志向,或者类似于陆游这一阶层的人士在《示儿》中,会感叹“但悲不见九州同”,甚至于在中国历朝历代,生活在中国社会最底层的民众,往往都会抱有“家国一统”的大志。若不信,你今天到中国任意一个最偏僻的乡村去,也一定能遇到大批生活不如意的中青年,他们也会在一起谈论“统一台湾”。似乎中国人不分高低贵贱,不分身份宗族,不分穷通寿夭,个个都天生拥有于“家国天下”之“修齐治平”的大一统志向!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存在,而欧洲人骨子里显然缺乏这一点。因此,我们有理由相信,欧洲不能一统的原因并不在于有没有秦始皇,而在于有没有秦始皇的那种基因和大一统思想,因为必须承认,秦始皇也是先有大一统的思想,才能干出大一统的事业,思想本身比人更重要。那么,欧洲缺乏这种大一统的思想,是不是受了欧洲人这种残缺审美、悲剧审美的美学意识之影响,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课题。

而中国文化,或者源自老子的“虚无审美”,或者源于印度古典哲学输入中国的“空性审美”,这些审美意识,几乎占据了一大半中国审美境界之高地。当然,并不深通空性的门外汉,往往认为,空性是消极颓废之学,并不能解释自秦以来中国大一统精神的延续。但如果他们知道,只有最极致的空性,才能建立最极致的万有,则他们才会明白,只有大空,才能大有。此外,只有大一统的大同世界,同体互利,认知到地球人类是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甚至认知到地球人类和宇宙是一个命运共同体,只有不断通过利益社会大众,将小我化成大我,将大我化成无我,依靠如此过程才能真正最终体悟“空性”。反之,必须证悟整体不可分割的空性,才能真正彻底利益人类,分割的小我也不能觉知任何空性,小我也不能利益大众。空性见和整体观,二者是彼此不能割裂的,否则任意一个都不成立。因此,只有大一统的国家精神和民族心理,只有拥有大局意识、整体意识、同体意识的优秀民族,只有拥有牺牲小我、实现大我、追求无我的精神气质者,才更容易体悟空性!反之,类如欧洲一般的分裂地区,他们的分裂美学意识、残缺美学意识、悲剧美学意识,很难体悟到必须基于“大一统的整体观”才能觉察的空性之美。这是从中国“空性美学”的整体观和西方的“残缺美学、悲剧美学”的局部观的审美层次之对比,引申出国家意识安全之论,以为各方共同镜鉴。

说明:听说世界上有一种记忆力,叫做“倒背如流”,我想考验一下自己的写作水平,有没有“倒写如流”的能力,因此,我必须诚实告诉读者,你读到的这段文字,其实是我“《中国文学的“空性美学”与西方文学的“悲剧美学”》”系列长文的结尾一段。我是从文章的尾巴开始写起的,然后逐步会写作到开头,诸位逐渐将会“从尾到头”逐渐阅读到完整全文。这是最后一篇,编为第“7”篇。如果大家倒着阅读觉得不爽,等读完全文之后,你可以顺着再阅读一次,把脑子倒过来,不然导致大家“筋脉逆转”,就麻烦了。

吉祥果

2022.01.01

发布于
标记为
A static website
Login with Netlify Identi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