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叔本不华之叔本华:和光同尘优于或光或尘》

分类:杂谈

标签:时事八卦

叔本华:“优秀出色的东西刚一露面,不论它们属于什么种类,都会受到平庸之辈们出于嫉妒的攻击。他们联合起来,誓要阻止这些东西的出现,甚至尽其所能,必欲除之而后快!”

吉祥果:叔本华似乎是在点评苏格拉底死于卓越,但又不局限于此,因为这是东西方的普遍现象,比如,中国式的表达是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”,叔费劲巴拉表达半天,中国人八个字摆平。佛教的另一表达,也是八个字摆平:“欲成其佛,魔必考之”。不知叔会不会惭愧:自己语言不够中国人精炼?我若用八字翻译叔本华原文,会不会有翻译家扇我耳光?

叔本华:“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,如果他很早就洞察人事、谙于世故,如果他很快就懂得如何与人交接、周旋,胸有成竹地步入社会,那么不论从理智还是道德的角度来考虑,这都是一个不好的迹象。这预示着他的本性平庸。相反,一个年轻人对世人的行为方式感到诧异和惊讶,并且与他们的交往中表现得笨拙、乖僻,则显示出他有着高贵的品质。”——出自叔本华《要么孤独,要么庸俗》

吉祥果:我们心心念念的所谓“情商”,被叔鄙视得连屁都不是。叔本华幸亏没有见过我,不然他将一会儿赞赏我高贵,一会儿鄙夷我庸俗。因为,中国人的文化基因,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对立,我们的《道德经》更是彰显这一点:“和其光,同其尘”!而不是叔本华的“要么光明,要么尘土”这么浅薄。当我们一味跪拜白皮肤的西学“什么都好”时,我们不防了解一下我们老祖宗的智慧:他们说非黑即白时,我们说阴阳相济,他们讲灰度哲学时,我们早有混沌哲学,他们讲“要么孤独要么庸俗”时,中国先贤却说“和其孤独,同其庸俗”,他们存在或者烦恼或者菩提的对立时,佛教却说“烦恼即菩提”。东方智慧的优越,西方不见得不需要学习。(吉祥果2022.07.29)

发布于
标记为
A static website
Login with Netlify Identi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