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之良范:南越王“纳土归汉”和吴越王“纳土归宋”
众善奉行(积资净障)
台湾之良范:南越王“纳土归汉”和吴越王“纳土归宋”
南越王赵佗,不忘秦皇六合归一之志,虽历秦亡及楚汉相争,又经汉初屡次变故,依然自去帝号,纳土归汉,以成一统。千余年后,吴越王钱镠又《遗训》于子孙曰:“凡中国之君,虽易异姓,宜善事之。”终至其孙钱弘俶时,纳土归宋,令华夏再成一统。咦!一前一后两越王,于家国一统之所为,却师出于一辙,其冥使祖龙有慰,而阳令生灵无苦,幸也!昔日台湾蒋公,若有二越王之胸襟,亦纳台岛北归,何致今日裂海之累?不过当下,亦尤未晚,只看台湾当局,其天良泯犹未泯?!秦皇一统,不得已而流血,今日非不得已,台岛若视二越王师范,以为不见,恐将自陷于不幸。《百家姓》起首,乃赵钱孙李,自幼不知其妙,然今观南越王赵佗、吴越王钱氏祖孙之襟怀者,若我辈姓氏,不以赵、钱为首,何姓能堪其尊位?(吉祥果2022.03.26)
(一)、南越王赵佗“纳土归汉”
公元前219年,秦始皇派屠睢,统率50万大军进攻岭南,失利。3年后,又派任嚣率赵佗等领军,出动楼船进攻岭南。任、赵吸取了屠睢的教训,步步为营,恩威并用,终于在秦始皇三十三年(公元前214年)平定了岭南。秦始皇在岭南设置南海、象、桂林3郡,命任嚣为南海尉、赵佗为龙川令。任嚣当时在南海郡治所番禺(古广州名)筑城,世称任嚣城。此为广州建城之始。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死。中原反抗秦苛政的起义四起。任嚣看到秦失人心、早晚覆灭的形势,也看到岭南有可拥兵自重的地势,遂萌割据之念。无奈病魔缠身,未能遂愿。病危之际,委托赵佗代理南海尉,并把割据岭南的计划告诉他,赵佗欣然受命。楚汉相争之后,公元前196年,汉高祖刘邦已平定天下,实行休养生息,对赵佗采取和平招抚政策,派陆贾为专使,携带南越王玉玺等南来,册封赵佗为南越王。当时陆贾循水路来到番禺城外登陆,但赵佗初时对刘邦的和平政策不理解,迟迟不与接洽。后经晓以大义,赵佗遂臣服于汉,双方贸易合法化,岭南于是进一步得到发展。汉高祖称赞赵佗治理岭南“甚有文理”。至汉惠帝时,双方相安无事。汉惠帝死后,吕后执政,歧视南越,断绝把铁器等生产必需品供应南越,供应马牛羊也不给母的。赵佗三次上书申述都得不到答复,还风闻原籍父母坟茔遭拆毁,兄弟宗亲被害。赵佗认为这是长沙王的诡计,想借此吞并南越。于是一怒之下,自尊为“南越武帝”,发兵攻打长沙边县,小胜而返。吕后派兵攻打南越,却攻不进来。不久,吕后死了,汉文帝即位,赵佗即上书求和。汉文帝重修赵佗祖坟,又派陆贾再次南来。陆带来汉文帝的《赐南越王赵佗书》,宣布恢复其封号。此书词情恳切,令赵佗十分感动,与陆贾相谈甚欢。陆贾还朝时,赵佗向汉文帝进贡了一千多件珍品、珍禽,还请陆带回《报文帝书》。信中解释了自己以前称帝及征讨长沙的原因,并说“老臣妄窃帝号,聊以自娱,岂敢称王哉”,表示撤去帝号、永远向汉皇称臣之意。赵佗还在城西建起朝汉台(地近今中国大酒店),每月登台朝北遥拜汉帝,以表臣服之心。
(二)、吴越王钱弘俶“纳土归宋”
“陈桥兵变”后赵匡胤继位,南征北战,统一了北方,而当时东南一隅的吴越国国力强盛,有抗衡之资。吴越国王钱镠之孙钱弘俶,遵循王祖钱镠“善事中原,维护一统”的家训,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不受大的损失,避免生灵涂炭,做了一次伟大的放弃——取消吴越王位,尊赵氏为帝,舍别归总,将所部十三州、一军、八十六县、五十五万六百八十户、十一万五千一十六士卒,悉数献给宋朝,促成中华统一。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“纳土归宋”。纳土归宋,开创了中国和平统一的先河,当时,长江以南,只有吴越国治下的百姓,免于燐青骨白之苦,其庇斯民甚厚。
节录摘抄:
要尔等心存忠孝,爱兵恤民。凡中国之君,虽易异姓、宜善事之。要度德量力而识事务,如遇真君主,宜速归附。圣人云顺天者存。又云民为贵、社稷次之。免动干戈,即所以爱民。如违吾语,立见消亡。依我训言,世代可受光荣。余理政钱唐,五十馀年如一日,孜孜兀兀,视万姓三军并是一家之体。
——吴越王钱镠《遗训》
我昔日见一文曰:由钱氏祖孙崇佛,钱弘琡归宋前,曾祷于观音,吴越是偏安一隅,还是纳入一统?观音梦示以归一,且只能归宋,不可归于其他政权。故纳土归宋一事,久有其祖遗训之力,近有菩萨引导之预。家国天下,冥冥自有圣力所护,不可不知。(吉祥果2022.03.26)